一.祖居地:本宗大坪林支派祖源來自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長坑鄉珊屏村為山坪支派,珊屏(山坪)村位在長坑鄉戴雲山派之同發山(標高海拔一千六百公尺),祖先以種茶為生。
我們大坪林宗祠對聯即有同發山字眼,目前祖居地宗族人數約萬餘人,山坪劉氏總祠位在同發山下,主祀勝源公開基祖及二世祖、三世祖,型制為豪華閩南紅瓦二進式四合院,創立於一四二一年間,已近六百年之久,歷代人才輩出,歷代有功名者亦不乏其數。
山坪總祠外,尚有宗祠八座,均是大房派下之支派,其他四大房祖厝均已損壞,本宗之祖厝尚在,不過已無供祖先神位,型制為一般閩南紅瓦二進式四合院(參閱圖五),大四房、大五房派下均已喬遷到臺灣,已無族人在山坪。
二.世系:本宗四大房開臺祖之父親世棠公為山坪第十世祖,屬第四大房之陽中派。
本宗大坪林支派先祖來自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長坑鄉珊屏村,而山坪祖源則來自福建省龍巖市漳平市溪南鎮久鳴村(久鳴支派),山坪開基祖勝源公父親友明公為久鳴二世祖,開基祖為廿四(二十四)郎為久鳴一世祖,目前已傳至二十四世(繫姓一百七十世),整個支派約一千餘人。
久鳴村位在漳平市溪南鎮地處漳平市東北部戴雲山支脈之溪南溪(即感化溪中下游)河谷盆地海拔四百餘公尺,因在溪之河谷盆地,所以祖先在這段期間以養鴨賣蛋為生。
我們祖先在久鳴的時間不是很長只有三世﹁廿四(二十四)郎公、友明公、勝源(信元)公﹂,應該不到一百年。久鳴祖祠啟建於一三八四年間,已歷六百三十六年之久,目前久鳴宗祠建築為二〇一一年經過再重建,型制為豪華閩南紅瓦二進式三合院,久鳴大宗也是一支大宗派,歷代人才輩出,歷代有功名者亦不乏其數(參閱表一)
久鳴祖祠外,尚有嶺兜支派(久鳴九世際建公)宗祠,後灶支派(久鳴九世際時公)宗祠,上述兩棟啟建明天啟年間約已歷四百寒暑,水窟仔(久鳴十二世海卿公)宗祠,梅仔阪(久鳴十九世清玉公)宗祠,上述兩棟啟建時間不詳。
前面談到我們祖先在久鳴的時間不是很長只有三世,久鳴支派祖源為易坑頭八六公,祖地就是現今之龍岩市漳平市靈地鄉易坑村(清朝古稱福建省龍岩州漳平縣和睦里易坑頭),久鳴祖源開基祖廿四(二十四)郎即來自易坑頭,先祖在這裡開墾度過最常常的歲月,共傳十四世約三百餘年,此地為本宗入閩後第三個祖地(圖七),目前在易坑頭附近尚有大洋支派,目前尚有宗親約不到一千人居住於此,易坑頭位於福建省龍岩市漳平市西南方,新橋鎮西北方,吾祠東邊,北與大田縣上京鎮、桃源鎮相交接,地處靈地鄉相較偏僻之處,易坑頭雖然山不高,但是地勢起伏大,目前交通不便,車子無法直接到達,需以步行進入,本地為【新橋十五戶】之榮顯戶開基之地,其開枝出去的戶有七戶,是新橋十五戶最大的一戶(榮顯戶)大宗派,而大洋支派為新橋大宗及榮顯戶最大的支派(開支非常多支派分散各地),易坑頭為八六公開基,當初可能為了逃難才到此較偏僻之處,易坑頭祖地有一座宗祠名為追遠堂 。
【榮顯戶】各戶又開枝的枝派更是不計其數,其世系傳承如下述:七三公(肇基祖)生三子,長子八四公、次子八五公,三子八六公,易坑頭始祖(榮顯開基祖)八六公(一世)生六子,長子一郎、次子二郎、三子三郎、四子四郎、五子五郎、六子六郎,五郎公(二世)生四子,長子柒叁、次子八二、三子八二、四子四三、柒叁公(三世)生三子,長子中一、次子中五、三子中七、四子中八、次子中五公(四世)生六子,長子梅一、次子梅二、三子梅三、四子梅四、五子梅五、六子梅六,次子梅六公(五世)公生六子,長子三十四、次子班五、三子班六、四子四十三、五子五十四、六子三十七,長子三十四公(六世) 生三子,長子十二郎、次子十三郎、三子十四郎、次子十三郎公(七世)生四子,長子章一、次子章二、三子章三、四子章四,長子章一公(八世)生四子,長子溪八、次子確軒、三子開軒、四子莊軒,長子溪八公(九世)生四子,長子寶六、次子寶七、三子成厚、四子成章,次子寶七公(十世)生三子長子端一、次子端二、三子端三,次子端二公(十一世)生二子,長子永基、次子永昌,長子永基公(十二世)生三子長子有志、次子有桃、三子有梅,長子有志公(十三世)生七子,,六子廿四郎,七子廿八郎,六子廿四郎即是久鳴支派始祖。
追遠堂祖祠外,尚有大洋支派(大洋一世十八公)善昌堂祠堂,仙芳支派(大洋五世仙芳公)平美堂祠堂,仙支派(大洋五世仙菲公)月德堂祠堂,上述三棟祠堂啟建約明朝天啟年間約已歷四百寒暑。
前面上次談到我們大洋祖先在易坑頭居住最久共傳十四世約三百餘年之久,而大洋支派祖源為新橋大宗,祖地就是現今之龍岩市漳平市新橋鎮流溪頭(清朝古稱福建省龍岩州漳平縣和睦里流溪頭),大洋開基祖八六公即來自新橋大宗的七三公,先祖在這裡是最輝煌的歲月,共傳七世約一百餘年,此地為本宗入閩後第二個祖地,目前在龍岩市漳平市新橋鎮流溪頭只剩宗親一戶不到五人居住於此,流溪頭(今稱新橋溪)位於福建省龍岩市漳平市新橋鎮,新橋鎮地處漳平市北部,東與靈地、吾祠、溪南三鄉鎮毗連,南臨和平鎮、西園鄉,西和南洋、雙洋鄉鎮接壤,北界三明市永安市、大田縣,本地為【新橋大宗】開基之地,其開枝出去的戶有十五戶,新橋鎮流溪頭為萬千公開基(肇基祖為若連公(宗一),在今新橋溪頭(舊稱流溪頭)東側,本宗建有一座本宗總祠名為彭城堂。
漳平新橋開基大宗祠據新橋老族譜記載始於宋真宗(北宋)年代,近千餘年之歷史,期間經過意外災害及人禍所毀,開基大宗祠屢毀屢建,最後一次重建完成據新橋老族譜一百六十九頁記載乾隆壬寅年冬十一日入主進火,直至二零零七年完全被拆毀,造成本宗後裔子孫,無法祭祀新橋列祖列宗,慎終追遠,緬懷祖先。
本宗開基大宗祠格局,依漳平市文史學者盧慶順老師,小時候上學常經本宗祠,據其記憶,為二進式閩南式四合院建築,大廳為四柱抬樑式結構,其他立柱穿斗式木結構,外為夯土牆圍護,分上下天井,天井中放大門廳,六柱穿斗式木結構,後有秀土(即後靠),秀土前沿有石砌花臺,後側則有夯土圍牆,右旁有護厝,左邊則為空地有夯土圍牆,屋前有十二支功名旗桿,門前有圍牆,本祠所在地為一個風水寶地,故能出三代進士,有十二支功名旗桿。
【新橋大宗】世系傳承如下述:若連公(宗一)(新橋肇基祖一世)生一子,長子萬千公為新橋開基祖(二世)生二子,長子五一、次子五二公(三世)生三子,長子百一、次子百二、三子百三,百二公(四世)生子一子君美(棠),君美(棠)公(五世)生五子,長子七一次子七二、三子七三、四子七四、五子七五,七三公(六世)生三子,長子八四、次子八五、三子八六公(七世)即是大洋支派始祖。
本宗在這時期祖先三代進士,分別是劉弼(四世)、劉棠(五世)、劉七二(六世),蒙獲宋徽宗頒賜【奉天誥命三代】金匾殊榮,此時期當最大的官祖先是劉棠,任兩浙路倉平提舉及利州路學事提舉(從三品),他的墓葬在新橋,劉棠一生請參閱劉詩宗編撰劉棠傳。